|
资讯中心分类 |
|
|
|
北京晚报介绍 |
|
|
|
城管:从看得见到看不见 日期:2013/6/18 10:11:00 阅读: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处在特殊发展阶段的中国,很多问题令人困惑乃至愤怒,却又很难一步跨过,城管困局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个令人纠结的过程中,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一面对素质低下、行为违法的城管机关和队员严加监督和讨伐,使他们不得不收起权力的傲慢和暴戾,同时鼓励更多城管努力探索各种“温柔执法”的形式,缓和商贩、城管、市民之间的关系,在兼顾人们的谋生需求与城市秩序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 延安城管“踩头事件”引发的风波尚未平息,武汉城管队员“白天巡视,晚上练摊”的“卧底”事件,再次让城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有城市,便必然有管理。只是如今天这般,把城市管理的过程演变成一出出或火爆或悲情的闹剧,进而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主角和焦点,却是古今少有。从理论上说,何时城管不再出现在街头,不再被媒体和舆论所关注,反而证明城市管理取得了实效,城市秩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今天的中国,显然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即使在延安“踩头事件”激起极大民愤,进而呼吁取缔现有城管队伍的时候,也很少有人真正设想过取消对城市的管理。而一旦放任,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会陷入怎样的混乱,是公众想也不愿想的暗淡前景。至于取缔现有城管之后究竟建立一支怎样的队伍、施行一套怎样的办法,才能实现既消除现有城管之祸,又能维护城市秩序的目标,也是很难凭空想象得出结论的难题。 这样的困局,不仅受制于现有城管队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也和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伴随着急速城市化的进程,在一个不断扩张膨胀的城市中,人口快速流入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就业谋生与城市秩序之间的矛盾,都远非相对成熟、稳定的城市可以比拟。这样的矛盾,不仅困扰着街头小贩,也困扰着城管机关和城管队员们。 武汉城管“卧底”事件之后,有人通过网络搜索,为武汉近年来的“城管新政”罗列了一份清单,除了这次的“卧底”之外,还包括了“女硕士执法队”、“眼神执法”、“下跪执法”、“列队执法”、“送玫瑰执法”等一系列“温柔执法”的尝试。如此花样百出,尽管可能被批为华而不实或作秀、炒作,但其试图突破现有困局的意图,却还是殷殷可鉴。而且,这样的努力不仅出现在武汉,在其他城市也屡见不鲜。当然,不包括延安。 近日,有一则“中国大叔美国名校门前摆摊卖肉夹馍”的网帖,中国大叔在异国实现发财梦的传奇引起网友极大兴趣。这篇文章转引自资深媒体人段钢的长文,其本来标题为《看不见的管理》,其本意在于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的“城管”经验,却在转述的过程中被扭曲了原意。 所谓“看不见的管理”,绝非没有管理,而是一套并不出现在街头却贯穿于街头商贩整个经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和司法体系。 一辆张挂着“中国西北名吃”招牌的流动餐车,能够坦然地在美国街头合法经营,当然是一副动人的场景。但对照文章所介绍的各种细节,形成这一和谐场景的前提,如严格的持照经营,一丝不苟的卫生监督,警察毫不容情的罚单及摊商对这些管理的全盘接受,在中国几乎一样也不具备。所谓“看不见的管理”,自然也就只能是中国摊商和公众共同向往的遥远前景。 处在特殊发展阶段的中国,很多问题令人困惑乃至愤怒,却又很难一步跨过,城管困局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个令人纠结的过程中,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一面对素质低下、行为违法的城管机关和队员严加监督和讨伐,使他们不得不收起权力的傲慢和暴戾,同时鼓励更多城管努力探索各种“温柔执法”的形式,缓和商贩、城管、市民之间的关系,在兼顾人们的谋生需求与城市秩序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 这注定不会是一个多么理想和美好的状态,却是必将走过的过程。我们只能希望这个过程完成得更温和、更平稳、更短暂,直至实现理想中的“看不见的管理”。
|
|
|
|
|
|
|
|
|
|